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自治区农业厅 自治区财政厅 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自治区农业优势产业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18-04-03 08:41:34 来源: 财政厅 作者:

有关市、县农业局、畜牧局、财政局,区直有关单位: 

    为支持我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发〔2018〕1号)、《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桂农业发〔2017〕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2018年预算编制要求和预算安排计划,现就2018年自治区农业优势产业扶持项目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紧紧围绕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10+3”提升行动方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改革方向,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粮食生产及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实现粮食稳产、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通过财政补助资金的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主体投入和工商资本投入,共同形成发展合力。 

    2.保障供给、促农增收原则。围绕“稳粮食、强产业、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重点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管理者以及农业生产服务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培育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和助农增收中的引领作用。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原则。围绕全区发展粮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等专业规划,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组织申报项目,并对重点产业、优势产区予以重点、优先扶持。 

    4.规范透明、统筹兼顾原则。项目资金申报、评审、安排全过程坚持规范、透明,做到公平公正、择优扶持。坚持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职能部门工作重点,统筹兼顾安排各产业项目资金,促进全区粮食生产、优势种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均衡协调发展。 

    二、申报范围及主体 

   (一)申报范围 

本次申报的有关市、县(市)是指非国家、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非滇桂黔(广西)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县。对于国家、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滇桂黔(广西)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县,自治区将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支持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相关政策、自治区脱贫攻坚有关文件要求,采取因素测算的方式切块下达。 

(二)申报主体 

    专业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管理者以及农业生产服务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市、县(市、区)农业部门等,均可分别对应每个支持方向的条件要求,自愿申报项目。 

    三、建设内容及支持环节 

    2018年自治区农业优势产业扶持项目主要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农业品牌培育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富硒农产品开发、畜牧业产业扶持、蚕桑产业优化升级、食用菌产业扶持、中药材产业扶持等10个方向。 

   (一)粮食适度规模种植 

    支持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马铃薯、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重点大县(市、区)创建,建立高产示范样板,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及耕种收等社会化服务环节,支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服务。申报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重点大县(市、区)创建的,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600元/亩,重点支持种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生产物资补贴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用于项目管理、宣传培训、创新研究及测产验收等间接费用控制在15%以内。申报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重点大县(市、区)创建的,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1000元/亩,重点支持生产过程中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物资补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用于项目管理、宣传培训、创新研究及测产验收等间接费用限定在15%以内。 

   (二)农产品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 

    1.支持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蚕桑、中药材、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等重点农牧产品的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补助资金主要支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环节,用于购置农产品产后净化、分等分级、烘干、预冷、保鲜、包装、检化验设备;购置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或生产设备;建设田头贮藏设施;开展品牌营销服务;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完善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农牧产品延伸产业链、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建设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服务设施、农牧加工产品展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将数据接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2.支持对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围绕农产品加工开展生产、收购、加工、流通销售和仓储等各环节而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进行贴息。 

    3.支持创建农牧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对创建并通过验收的农牧产品加工集聚区给予补助。 

   (三)农业品牌培育建设 

    1.支持创建与培育全区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补助资金主要支持打造广西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提高品牌认识度和影响力。重点支持品牌策划、咨询、包装、宣传推介、文化挖掘、质量安全等环节。 

    2.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与保护。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所在市、县证书持有人授权生产经营者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推广使用统一的品牌包装设计,推广使用统一的地理标志标识,推广使用“一品一码”实现品质和质量追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将数据接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品牌宣传与推介营销;支持获授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按产品标准建设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补助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产品“一品一码”包装设计、产品质量控制、宣传推介等。 

    3.支持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出口品牌。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农产品加工和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出口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安全溯源ERP系统建设、农产品市场推介和农产品品牌国际推介、出口产品展示平台建设等。 

   (四)设施农业建设 

    支持粮食、蔬菜、水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基地设施栽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生产基地建设育种(苗)设施、大棚、网棚、扶拱膜、补光、测配肥、水肥一体化、配药、喷滴灌、预冷库、采用商品化处理等设施;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将数据接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从事粮食、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蚕桑、中药材、畜禽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物流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将数据接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六)富硒农产品开发 

    支持粮食、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等富硒农产品生产开发,延伸产业价值链条。补助资金主要支持产品生产、检测、加工包装、品牌宣传、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环节。 

   (七)畜牧业产业扶持 

    支持农作物秸秆等非粮饲料加工,推广利用“微生物+漏缝地板”等生态养殖模式养殖肉猪,建设奶水牛规模养殖基地,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相关设备购置和设施建设。支持奶水牛种源基地建设,补助资金主要支持冻精购置、人工授精配种及回收杂交牛等费用。 

   (八)蚕桑产业优化升级 

    1.支持优质原料茧生产能力提升,建设蚕桑标准园、开展优质原料茧生产、原料茧优质优价标准化收购,示范推广优质高效节能降耗烘茧、缫丝加工等新机具、新技术和新工艺。补助资金重点支持蚕桑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桑园田园化、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进蚕具及器械购置,小蚕共育室、大蚕蚕室改造,冷库建设,缫丝加工设备购置等。 

    2.支持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应用,开展桑枝栽培食用菌、桑枝桑叶食药用和牧用、蚕蛹高效应用、果桑加工、蚕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补助资金支持先进设施设备购置,栽培大棚、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九)食用菌产业扶持 

    支持建设食用菌菌种生产、菌包供应、生产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补助资金主要支持购置食用菌菌种生产设备、栽培设备、生产加工设施、菌袋回收处理设施设备、购置菌种和原辅料等;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将数据接入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十)中药材产业扶持 

    支持建设名特优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主要支持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产品初加工等环节。补助资金用于种子种苗、肥料等生产物资采购,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购置等。 

    四、申报条件 

    项目申报主体申报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所有基本条件和对应的分类条件,且不存在不予受理的情况。符合优先条件的,自治区给予优先扶持。 

   (一)基本条件 

    1.法人类申报主体应当依法注册成立,证照齐备,有固定的办公和经营场所。有明确的主导产业或业务,经营记录良好,截止申报时持续经营时间在一年以上。 

    2.有稳定的生产用地,且用地手续齐全(以有效的土地租赁合同或土地管理部门的用地批文为依据)。建设农业设施占用耕地的,要在项目申报前,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3.所生产加工的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要求,拥有相关资格证书,生产经营符合环保要求。 

    4.内部管理规范。申报主体应当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实施项目必要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量,有专职财务会计人员,依法设立会计账簿并规范核算。应当建立有规范的台账制度,收支账目真实、清晰、可核,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5.以往获得过各级财政扶持的,项目能够按要求实施完成,无骗取、贪污、挪用或严重损失浪费等不良记录。 

    6.依法经营,申报前三年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被政府相关部门处理处罚记录。 

   (二)分类条件 

    1.粮食适度规模种植 

   (1)申报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2016-2017年种粮大户每年种植水稻100亩以上、合作社或企业每年种植水稻200亩以上,或特色粮食作物30亩以上。优先扶持50个“十三五”规划中的粮源基地县,优先扶持具有一定种植规模、连续多年种植的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2)申报再生稻绿色高质高效重点大县(市、区)创建的,每个县(市、区)高质创建示范片不少于3片,总创建面积不少于300亩,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不少于2个,辐射带动全县(市、区)再生稻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当地有一定的种植再生稻基础,具有较好的农业技术服务力量,示范片区有较好的农业灌溉设施。优先扶持桂西、桂北高寒山区以及其它因结构调整而发展一季稻的地区;优先扶持有一定再生稻基础且以往发展成效显著、示范带动较好的地区。由县(市、区)农业部门申报、实施。 

   (3)申报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重点大县(市、区)创建的,每个县(市、区)高产创建示范片不少于3片,总创建面积不少于1000亩;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不少于3个,辐射带动全县(市、区)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当地有较好的群众种植基础和销售渠道,具有较好的农业技术服务力量,示范片区有较好的农业灌溉设施。优先扶持以往实施过马铃薯项目且成效显著、示范带动较好的地区,优先扶持桂南及沿海地区县。由县(市、区)农业部门申报、实施。 

    2.农产品加工及全产业链开发。 

   (1)申报主体是从事农牧产品加工的经营主体,且加工产品原料来自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原料加工生产基地主要在我区。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及设施设备,有主营加工产品。优先扶持产业链延伸较长,加工产品种类和数量多,同一原料生产的加工产品有多个种类的经营主体。不限制市、县(市、区)申报项目个数。 

   (2)申报创建农牧产品加工集聚区的,申报主体应为农牧产品加工集聚区管理者。优先支持集聚区内加工业(含初加工及深加工)销售收入占集聚区年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的集聚区。每个市本级申报项目个数2—3个,每个县(市、区)申报个数不超过2个。 

    3.农业品牌培育建设 

   (1)申报创建与培育全区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申报主体应为市、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农业品牌基础具备以下条件:区域公用品牌优势显著,产业资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明显、产品市场认可,在全国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竞争力;产业发展规模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协调推进,特色主导产品市场供销稳定,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强,市场管理机制健全;引领示范作用突出,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经验丰富。优先支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或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由市、县(市、区)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每个市本级申报项目个数2—3个,每个县(市、区)申报个数不超过2个。 

   (2)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经营与保护的,申报主体应为市、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申报产品须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证书。证书持有人已授权或项目期内授权5个以内(每县)生产经营主体在产品包装物上统一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持续开展证后监管及品牌建设工作,产品规模较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品牌影响力;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部门单位授予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相关荣誉优先;获授权使用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基地规模须5000亩以上或经营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占该产品总量的30%以上,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优先给予扶持。每个市本级证书持有者申报个数2—3个,每个县(市、区)证书持有者申报个数不超过2个。 

   (3)申报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的,应有明确的交流合作主导产业和发展基地,基地核心示范面积不少于1000亩,具备承担项目的生产条件、技术力量,有较为稳定的国外市场销售渠道。优先支持国家级出口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龙头企业和外向型企业申报。由农业企业或市、县(市、区)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每个市本级申报个数2—3个,每个县(市、区)申报个数不超过2个。 

    4.设施农业建设 

    申报的产业属于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符合自治区优势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有稳定的生产用地,集中连片种植,设施用地手续齐全。周年生产,产品适销对路,发展前景好,具有持续生产经营的条件和能力。优先支持规模大、集中连片、已连续多年生产的经营主体。申报水果设施建设的,集中连片设施栽培面积100亩以上。申报果蔬预冷库及采后处理建设的,申报主体应自有的相对集中连片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500亩以上。每个市本级申报项目个数不超过5个,每个县(市、区)申报个数不超过5个。 

    5.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级(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延期监测的企业除外)均可申报。优先支持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生产所需原料基地主要在我区的优先扶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6.富硒农产品开发 

    有固定的生产用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0亩以上,或食用菌生产场地面积15亩以上(或年产菌棒20万袋以上),产品质量安全适销对路;具有权威机构出具的产品富硒检验证明。优先支持已产品已获得富硒农产品认定的主体。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7.畜牧业产业扶持 

   (1)申报农作物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专业化加工利用的企业,上年加工销售非粮饲料产品5000吨以上。申报农作物秸秆等非粮饲料资源饲料化利用的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肉牛长年存栏100头以上,肉羊长年圈养500只以上。 

   (2)申报生猪“微生物+漏缝地板”等生态养殖模式升级改造项目的企业,年出栏肉猪3000头以上。 

   (3)申报奶水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的养殖场(户),要新建标准化奶水牛养殖栏位50个以上。 

   (4)申报奶水牛种源基地建设的企业,人工授精杂交改良1500头以上。 

   (5)优先支持通过认定的生态规模养殖场。 

   (6)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8.蚕桑产业优化升级 

   (1)申报优质原料茧生产能力提升的,应有集中连片桑园300亩以上。 

   (2)申报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年栽培规模30万袋或者1.5万平方米以上。 

   (3)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9.食用菌产业扶持 

    年生产供应菌种30万袋以上;年生产供应菌包100万袋以上;生产示范基地年栽培规模40万袋或者2万平方米以上;加工企业年加工食用菌鲜品在300吨以上。优先支持实行优良菌种应用、标准化栽培、产品加工销售全环节生产的经营主体。优先支持具备菌袋回收处理设施设备,或者有受托处理的第三方的经营主体。利用广西原料资源(如芒果枝条、竹屑、桑枝等农作物秸秆)生产的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10.中药材产业扶持 

    连片种植的中药材露地栽培面积200亩或设施栽培面积50亩以上。优先支持大宗道地品种和桂产特色品种。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均可申报,不限制市、县申报项目个数。 

   (三)优先扶持条件 

    1.优先支持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产业发展重点或优势地区,优先支持广西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规划(2016—2030年)范围。 

    2.项目实施地在自治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国家或自治区认定创建的“三区三园一体”区域、自治区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3.优先支持在非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项目。 

    4.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富硒农产品认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 

    5.实行“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或农产品深加工。 

    6.有经注册登记的具有较大规模影响力以及较高知名度的区域特色品牌。 

    7.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农业企业、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示范社称号的农民合作组织及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表彰的种养大户。 

    8.与项目实施地农民形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实际带动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9.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且实际效果较好,达到农业污染源减少的效果。 

    10.对以往年度获得的各级财政部门补助资金能够规范使用,实施的项目如期完成,并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不予受理情况 

    1.申报对象近三年内获得中央或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扶持,但没有按要求实施项目或违规使用财政资金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损失浪费或产生不良影响。 

    2.重复申报套取项目,所申报项目与以前所获得项目是同一实施对象在同一实施地点实施同一建设内容(一年生作物如水稻、马铃薯等周年生产除外)。 

    3.申报对象所申报项目不在扶持范围,或没有农业污染源减少的效果,所实施项目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4. 申报主体、申报材料或申报条件不符合要求,或申报对象明显不具备实施条件。 

    5.申报主体所生产产品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6.未经市县及区直有关部门推荐或逾期申报。 

    7.申报主体处在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领域信用负面清单惩戒期内。 

    五、财政补助资金管理 

   (一)补助方式及标准 

    采取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方式,申报主体可结合实际,自行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予以补助。 

    1.以奖代补 

   (1)实行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项目要坚持先建后补原则。获补助对象必须先自行投资建设,后申请补助,补助以建设结果为依据。 

   (2)项目申请主体应结合实际准确申报建设投资规模,单个项目财政补助比例一般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由农业部门直接实施的项目,由市、县按照申报条件合理申报,自治区结合实际确定。 

    2.贷款贴息 

   (1)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2017年度已通过银行贷款开展项目建设,可就2017年度内实际发生、属于所申报项目的贷款利息额度申请贴息补助。 

   (2)财政贴息补助标准根据评审结果、申报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当年实际贷款额、应付利息额以及申报审核意见等因素给予一定贴息补助,财政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当年银行贷款利息。同一份贷款合同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发生的利息,已经获得其他财政资金贴息补助的部分应予扣除,不再重复贴息。 

   (3)贷款贴息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补助: 

    ①农业信贷担保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对由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信贷担保并用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贷款,可根据上一年度实际发生并纳入担保范围的贷款利息申请贴息补助。申请此项目的应同时符合如下条件:项目贷款已经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担保;项目实施内容符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范围;贷款尚未逾期;上一年度已通过银行贷款开展项目建设。 

    申请农业信贷担保项目贷款贴息补助项目的,项目申报主体应提供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出具的担保证明材料,以及贷款银行的分行出具的实际贷款及应付利息证明材料。 

    ②普通农业产业贷款贴息补助。对未纳入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信贷担保范围,上一年度已通过银行贷款开展项目建设,且未获得相应财政贴息等财政扶持项目,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贷款贴息补助。申请普通农业产业贷款贴息的,应提供贷款银行分行出具的实际贷款及应付利息证明材料(银行贷款合同、年度利息支付清单及汇总表等)。 

   (二)补助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 

    1.补助资金拨付 

    市、县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形和本通知相关要求核拨资金。属于自治区直属单位的,参照办理。 

   (1)以奖代补补助方式。市、县(市、区)收到自治区下达以奖代补项目资金文件后,属于已竣工项目的,应当在收到资金文件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验收工作,并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属于申报新建项目的,应及时通知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申报书细化实施内容,明确实施进度要求,抓紧组织项目实施,经验收合格后再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除因生产季节需跨年实施的项目外,原则上应在2018年完成项目建设并拨付资金。由农业部门直接实施的项目,当地财政、农业部门可结合实际按照财政资金管理要求采取适当的资金管理方式。 

在拨付补助资金时,应当附上自治区财政厅资金文件、获得扶持的申报单位申报材料、市、县级初审推荐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该申报单位的初审意见、市、县级联合评审推荐组的审核推荐意见、市、县级公示文及公示结果说明等作为办文依据。 

   (2)贷款贴息补助方式。市、县财政部门收到财政厅项目资金下达文件后,应当及时通知获得扶持的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拨付申请,并提供与补助项目直接相关的贷款文件、贴息期内应付利息单或实际支付利息单、贷款金融机构证明等材料,经审核无误后在15个工作日内一次拨付贷款贴息补助资金。 

   (3)补助资金拨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规定直接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 

    2.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1)项目单位获得补助资金后,可用于弥补已经发生的项目建设支出或用于实施新的建设项目。 

   (2)市、县财政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滞留补助资金,不得自行变更补助对象或项目实施主体。如因补助对象或实施主体自身原因导致补助资金无法拨付、不应拨付或不需拨付而产生结余的,由市、县向自治区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自治区财政将资金收回。 

   (3)市、县财政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申报和补助资金使用的审核监督。对通过编制虚假材料骗取、套取项目补助资金,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或擅自改变补助资金用途的,一经查实,将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要求责令整改,视情节依法追回或责令退回已拨付的补助资金,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项目申报、审核和管理 

    (一)项目申报 

    1.市、县级组织申报。项目申报工作由各市县农业、畜牧、财政部门共同负责组织。要主动做好政策解答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发动辖区经营主体申报项目。 

    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所辖地区项目申报主体的政策解释和宣传工作,对实际工作中把握不准的,由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向自治区有关部门请示后答复项目申报主体。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等事项的政策解答,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政策解答。 

    2. 实施主体申报。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以自愿为原则,向项目实施所在地农业、畜牧等业务主管部门提交材料申报项目。同一建设内容,每个项目申报主体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类别申报,严禁重复、多头申报。所有申报项目必须填写申报标准文本,项目申报主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市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申报项目真实性进行核查。 

    3.项目申报实行属地管理、逐级上报,不得越级申报。申报的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筛选,由当地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汇总后联合行文报送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项目业主单独报送的,自治区有关部门不予受理。 

    4.自治区直属单位申报项目的,参照上述要求办理。 

   (二)项目评审 

    1.县级初审 

   (1)分部门初审推荐。根据申报的项目类型,县级农业、畜牧部门对收到的申报材料分别按要求组织初审,提出初审意见。 

   (2)联合评审推荐。县级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成联合评审组,共同对所有申报对象及其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和综合平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择优选择的原则确定推荐上报项目名单,共同出具审核推荐意见。 

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对审核推荐的项目及相关申报材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可行性负责。财政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对主管部门提出的初审意见无异议,但推荐上报项目不合规、不真实、不可行的,负连带责任;不尊重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且所推荐项目不合规、不真实、不可行的,单独承担责任。 

   (3)联合行文上报。县级联合评审推荐小组通过评审确定推荐名单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向市级农业、畜牧、财政部门推荐项目。 

    2.市级审核 

    市级农业、畜牧、财政部门组成联合评审组,对辖区各县(市、区)和市本级推荐的项目进行审核,经公示无异议后,在规定时间内联合行文向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申报项目。 

    3.自治区评审 

    自治区收到各市、县的申报推荐材料后,按以下程序进行评审确定扶持对象和金额。 

   (1)制定评审办法并组成自治区部门联合评审组。自治区农业厅会同财政厅制定评审办法,明确评审专家组组成要求和评审要求。组成自治区部门联合评审组,评审专家组由农业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组织项目初审推荐。在自治区部门联合评审组统一协调下,自治区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县申报推荐的项目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推荐意见提交自治区部门联合评审组复核。 

   (3)自治区部门联合评审组复核确定。根据自治区农业厅初审推荐意见,自治区部门联合评审组进行复核和综合平衡,在此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择优选择原则确定扶持对象和金额。 

   (4)自治区公示。评审结果确定后,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厅分别对确定扶持的项目和补助金额在部门门户网站上进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无异议后,由财政厅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拨付下达补助资金。 

   (三)项目后续管理 

    1.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项目实行属地管理,各市、县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根据各自职责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及时总结、反馈、纠正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项目实施单位原因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实施的,应当及时商财政部门提出调整或收回意见,财政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和参与。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在符合统一管理要求前提下另文自行对市、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实施要求。 

    2.及时组织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当及时申请验收。项目单位所在地农业、畜牧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和项目实施单位申请,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财政部门积极参与。验收的重点是项目单位是否严格按照申报或批复的实施内容组织实施,项目实施效果是否达到申报或批复的目标要求,以及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效。项目所在地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应当于2018年11月底前(因生产季节需跨年实施的项目在2019年5月底前)向自治区行业主管部门报送项目验收结果材料。自治区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厅在各地组织验收基础上进行重点抽查验收。 

    3.积极组织绩效考评。在项目实施完毕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后,市、县财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并于2018年12月底前(因生产季节需跨年实施的项目在2019年5月底前)向财政厅报送绩效考评结果材料。自治区财政厅根据有关规定就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全区绩效考评。 

    4.验收和考评结果利用。财政厅将会同农业厅对各市、县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结果进行通报。各市、县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自治区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七、申报材料要求 

   (一)市、县申报项目应向自治区提供当地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联合推荐文件和项目申报书纸质材料,同时将所有项目申报材料刻录成一张光盘同时报送电子版。申报材料由市级统一收集,按申报扶持方向分类整理。 

请于2018年3月25日前,以市为单位统一送(寄)达自治区农业厅(财务处)2份,财政厅(农业处)1份。逾期申报的,自治区一律不予受理。相关材料各市、县自行留底存档。 

   (二)联合推荐文件要加盖单位公章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项目申报评审情况表(附件1)汇总当地推荐的所有项目作为文件附件。项目申报书参照项目申报文本编制提纲(附件2)格式要求撰写,相关证明材料附后。 

   (三)申报主体应根据项目申报条件要求提供自己符合申报条件的证明材料,例如:营业执照、法人证书、法人身份证、生产经营许可证、银行贷款合同、利息支付清单、1-12月银行贷款利息汇总表、生产经营用地租赁合同及有关部门批复文件、“三品一标”证书、富硒产品认证或检测证书、龙头企业认证、企业获奖证明、承诺函等。 

   (四)每个项目应单独编印一册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应编制文本目录,详细标明各级标题的页码和证明材料页码。在项目申报书封面左上角注明申报扶持方向(如:设施农业建设),在封面明显位置注明市县名称、项目名称、申报主体名称等内容。装订顺序为:封面、目录、农业优势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申报表(附件3)、按项目申报文本编制提纲编写的文本、相关证明材料。电子光盘上请注明申报市县名称。 

    八、其他说明 

    经营主体申报项目,请咨询当地农业、畜牧或财政部门,按照当地时间要求报送申报材料。未尽事宜,请与自治区相关部门联系。自治区农业厅联系人:朱志雄,联系电话:0771-2182562,通讯地址:南宁市七星路135号农业厅1号楼213室,邮编:530022;自治区财政厅联系人:韦皓,联系电话:0771-5324183,通讯地址:南宁市桃源路69号财政大厦12楼1217室,邮编:530021。 

    附件:1.农业优势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申报评审情况表 

    2.农业优势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文本编制提纲(参考样式) 

    3. 农业优势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申报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2018年3月16日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