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赤松茸撑起“致富伞” 乡村振兴“茸”光满路

2025-02-26 10:57:54 来源: 广西农牧农民合作社网 作者:原创


  广西农牧农民合作社网讯 日前,在广西宜州区洛西镇大里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收着赤松茸。菌田间,一朵朵赤松茸破土而出,伞盖殷红,菌柄粗壮,宛如一把把红色的小伞,点缀在松软的基质上。工人们穿梭其中,熟练地采摘、分拣、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工人们正在采收赤松茸。


  赤松茸,又名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因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材的追求,赤松茸的市场价值不断攀升,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洛西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后,于2021年决定发展赤松茸种植产业。为解决村民种植技术难题,镇上组织成立了大里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让村民无后顾之忧。合作社负责人莫文喜介绍,赤松茸种植对环境要求不高,利用本地农业废弃资源如桑秆、稻草、玉米心等进行种植,简易环保且出菇率高,亩产可达2500公斤。目前,洛西镇共种植赤松茸20亩,亩产约2500公斤,竹荪20亩,亩产约1000公斤至1500公斤。



新鲜采收的赤松茸。


  赤松茸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铺料、撒种、护理到采摘、分拣等生产环节,合作社为周边群众提供了1000至1200个零工岗位。许多村民表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生活幸福感显著提升。


  此外,赤松茸种植还有效盘活了当地的“冬闲田”。在冬春之交,田地闲置,农民无事可做,而赤松茸的种植周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闲期,将闲置土地变成了“增收田”。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农民增加了额外收入,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赤松茸产业有望为当地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合作社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探索“采摘观光+鲜货售卖+烘干加工+电商销售”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这不仅将进一步提升赤松茸的附加值,还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