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李文成:万象“耕”新不负春

2023-05-04 16:39:02 来源: 钦州日报 作者:记者 肖 鑫 通讯员 陈升林 谢佩珊


  2月中旬,冒着细细春雨,记者在钦北区大寺镇四联村粮食高产示范区种植基地,看到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带领十几个工人在田里劳作,他时而操作旋耕机,时而育秧,时而指挥工作人员工作,一刻都不得空闲,这个老人就是“自治区种粮大户”李文成。


  从“试一试”到“有奔头”


  “当初种田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可没想到成了‘种粮大户’。”李文成说,他从2005年开始跟着家人种植水稻。


  尽管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十分喜欢研究水稻技术,只要村委一有农业专家来授课,他都积极参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和承包户进行探讨。他积极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沟通,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请教,在水稻生产全过程中,肥料的投入、肥水运筹、搁田、化除等技术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每年插秧时,李文成起早贪黑,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个地块又一个地块去检查栽秧质量、查水层管理,查虫情、草情。


  “以前我们觉得种田不就是按时播种、除草、施肥、除虫而已,上辈人传下来的经验肯定没错,何必搞得如此麻烦呢?但当我们看到他种的水稻单产总比别人高出四五十公斤,我们不由自主地佩服他。”四联村村民黄景能说。


  从“个体户”到“合作社”


  作为一名党员,李文成一直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每次都积极试种市农科所推出的新品种,产量达到要求后再进一步向群众推荐。2015年,他成立了钦州市钦北区李文成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开展机械化种植。


  考虑到传统种植方式效率较低,李文成依托资本积累和政策支持——先后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烘干机等农用机械,从育秧、插秧到收割、烘干,全都实现了机械化。2022年经农业专家验收,李文成种植的粮食高产示范片面积476.19亩,单产最低485.14公斤/亩,最高达到561.73公斤/亩,平均 503.41公斤/亩。该示范片区创建数量、面积、单产水平、耕地粮食种植覆盖率、良种覆盖率、机械化率等指标均达到高产创建各项技术要求。


  “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到三百多亩,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面积到一千亩,创建自治区级粮食高产示范区,并注册自己的大米商标,建设展厅,发展水稻全产业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合作社11名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农户提供种植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水稻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在谈到以后的发展计划时,他信心满满。


  从“养小家”到“帮大家”


  李文成深知除了自身的勤奋劳作外,在成长为一名“种粮大户”的过程中离不开群众的积极配合,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因此,在自己的水稻种植走上正轨后,他就想着帮助群众,共同做大做强水稻产业。


  考虑到自己向农户们指导种植水稻经验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为了更好达到学习效果和质量。2014年,李文成径直走到村委办公室,找到支书讲明为村民开办技术培训的想法,征得支书同意后,他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技术培训。截至目前,该公益科技培训班已经举行15班次,使500多人次受益。此外,他还为村民提供优质种子、翻土等机械化帮助,积极邀请市、区、镇等农业部门为群众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近年来他的种植核心示范区域总计新增临时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群众增收超50万元。


  “李文成提供的公益班,有助于农民系统学习种植,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种植的亩产。同时他还带头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去年灭荒51.7亩,带动全镇完成2698亩的撂荒耕地整治任务。”分管农业的镇领导黄钰锦如是说。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